![]() 大多数情况下,对慢性失眠及特殊人群如儿童、孕产妇和老年失眠患者均应首选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前避免饮用兴奋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饮酒、剧烈运动及暴饮暴食;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和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或影视节目;卧室环境安静、舒适,光线、温度适宜;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2)放松训练:旨在减轻躯体紧张,降低卧床时的警觉性。常用方法包括渐进性肌肉放松、自我暗示训练、指导下想象(如冥想)、腹式呼吸等。 (3)刺激控制:目的是重建睡床和卧室与快速入睡和持续睡眠之间的联系。操作要点为,晚上睡觉时才上床;除睡眠和性生活,不在床上或卧室内做任何事情;卧床或觉醒后20分钟仍不能入睡者,务必起床并离开卧室,去其他房间放松自己;唯有感到困倦时才上床,切勿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无论夜里睡眠多久,每天均坚持在固定的时间起床;避免白天小睡。上述方法是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推荐的治疗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效果较好的非药物疗法。 (4)睡眠限制:限制卧床清醒时间,尽可能使卧床时间与实际睡眠时间接近,从而使患者产生轻微的睡眠不足感,增加入睡的驱动力,提高其睡眠效率(SE)。 (5)认知疗法:纠正患者对睡眠和睡眠不足的错误认识,如并非绝对应睡眠8小时、切忌将所有问题归咎于失眠等,从而减轻焦虑,改善睡眠。当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相结合后,即形成新的认知行为疗法(CBT),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疗效,无不良反应,且治疗后仍能维持疗效,目前已被美国睡眠医学会推荐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 (责任编辑:tangjia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