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活动干预的目的在于改变不利于健康和久坐少动生活方式,减少缺乏运动和运动不足人群的比例,指导合理运动,避免运动伤害,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 身体活动干预内容主要包括: 1.运动训练前常规检查 病史、血压、脉搏、关节等一般检查,必要时做心电图、胸透和化验检查等。主要目的是降低不适当运动造成运动性疾病,甚至发生意外伤害的危险。 2.有关信息收集 (1)运动史:参考过去和现在的运动情况,如爱好运动和经常参加运动者可选择的运动项目较多;既往不爱好运动者宜选择简单、易掌握的运动项目。 (2)体质:身体素质好者可以选择负荷较大的项目,而身体素质较差者应该注意选择负荷适度的项目。 (3)兴趣:选择个人喜爱的运动项目,有助于养成运动习惯和长期坚持。 (4)运动禁忌证:某些疾病患者参加一些运动时容易发生意外,如患有中等以上程度骨质疏松者禁忌跳绳运动,因其易在突然冲击或意外跌倒时发生骨折。患心血管疾病者不宜进行过度用力以及憋气的运动项目。 (5)运动环境:根据就近的环境条件选择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和太极拳等;在有运动场所和运动设施的情况下,呆选择游泳、球类或健身器械等。 (6)运动指导需求:无运动史者,开始时应有运动指导帮助其学会控制运动强度;选择要求一定技能的运动项目时,应有体育教练的指导;年老体弱者,有人陪伴运动可以减小发生意外的危险。 3.运动量的选择 有氧耐力运动一般强调中等强度。从锻炼心肺功能的角度考虑,应达到相对强度中等以上,推荐每周时间累计150-180min;从维持体征的角度考虑,建议总的能量消耗达到每周1500-2000kCal。肌肉力量和耐力锻炼的强度应能维持对肌肉的一定刺激,推荐每周2-3天,每次15-20min。 4.运动内容选择 身体活动干预所选择的内容一般包括耐力、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活动。 (1)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自行车、舞蹈、游戏等。 (2)肌力训练:如杠铃、哑铃、专用器械的重复损伤,也可以徒手进行。 (3)柔韧性练习:伸展、屈曲、扭转肢体和躯干。 (4)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活动:内容包括工作、外出往来、家务和时间的身体活动。 5.运动进度 增加运动量者或缺乏身体活动者参加规律的运动低烧,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应循序渐进。运动进度取决于个体的体质、健康情况、年龄和运动训练目标。 6.意外情况和不适的预防及处理 对于在运动时和运动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分析可能的原因,提出即时处理的方法。 (责任编辑:tangjia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