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称“脑中风”,给人带来的影响相当于人体发生了“强烈地震”,而各种前兆就像是震前的白光,成为预警信号。 当你在刮胡剃须转头时,手臂突然失去握力,刮胡工具落地。 当你用筷子夹住那一块你早已看好的美味时,手臂突然不受控制,美味划出你未预知的曲线。 当你张口说话时,突然感觉舌根部僵硬,舌头胀大,言语笨拙,含混不清。 当你仰头喝水时,突然出现呛咳、吞咽困难。 当你看东西时,一只眼睛忽然视物不清,或视物双影,眼前黑点,甚至看不见。 当你总是觉得一侧面部、手臂、指头麻木、僵硬不适。 如果这一切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仅有几秒钟或几分钟,来去匆匆,不留痕迹,犹如微风轻拂,风过树静一般。你笑笑,“怎么回事,今天是不是喝醉了”,你侥幸这也许是一时的错觉。 如果你,年龄大于6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有房颤、冠心病,吸烟酗酒、肥胖少动,睡觉严重打呼噜,那我要亮出一张红色警告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先兆,民间叫它“小卒中”、“小中风”、“微风”等。那么什么是脑卒中?祖国医学对此定义:“卒中,即中风……一作猝中,又称卒中风。因中风系猝然发生昏仆、不省人事等症,故名。”简而言之,脑卒中,就是指向大脑输送氧气和其他营养成分的血管发生阻塞或破裂,导致它所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局限性功能损害,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前者包括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最常见,占脑卒中2/3以上,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如图1所示)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如果脑血流量中断,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5分钟后出现不可逆损伤。大脑和血管的关系就如同电灯和电线,电线对能量传递的中断会使得大脑的生命之光黯然失色。脑细胞缺血死亡,会让大脑丧失对身体机能的控制,以致无法控制人体感觉、运动、言语、吞咽、平衡等功能,所以脑卒中后会出现手脚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言謇、饮水呛咳、头晕猝倒等表现。由于死亡的大脑细胞无法替换,脑卒中造成的后果通常是永久的。 ![]()
图1 脑卒中的两种临床表现
脑卒中有着“三高一重”的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危害严重,在中国已成为第一死亡原因,它也是导致世界人口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请看一组数据: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罹患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1人因脑卒中永久残疾。纵观历史长河,有多少伟人征服了全世界叱咤风云却丧命于脑卒中,有人甚至感慨:脑卒中,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位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巨头最终败在了脑卒中手下,三位硬汉全是因为脑卒中死亡的。 革命导师列宁、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日本前首相小渊惠三、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因为脑卒中死亡;艺术大师卓别林、徐悲鸿、刘海粟因为脑卒中死亡;甚至连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先生,也在2006年世界卫生大会召开的前两天突发脑卒中,救治无效去世。 谁也不想与“脑卒中”撞个满怀!据统计,75%的脑卒中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约40%患者留下重度残疾。试想一位体格强健、挥斥方遒的风云人物,突然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该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其实,脑卒中虽然来势凶猛,却是有预兆的,就像“山雨欲来”必定有“风满楼”,这些预兆正是我们开篇所提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小卒中。小卒中的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很短,有的持续几秒,有的持续几分钟至数小时,一般都是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没有任何后遗症。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失了就好了,却不知小卒中是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如果错过了及时预防的时机,很可能导致脑卒中。 古人说:“故中风者,俱有先兆之证。凡人如觉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据统计,小卒中发生后,50%患者5年之内至少发生一次脑卒中,如果诊治不当,其中10%脑卒中发生在小卒中发作之后的90天之内。 因此,一旦这些具有特征性的警报鸣响,要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抓住稍纵即逝的宝贵时机,才能有效地阻止脑卒中的发生。(如图2所示) ![]()
图2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脑卒中警报一旦拉响,请不要视若无睹,要抓紧时间就医,切记“时间就是大脑”!及早诊治,明确脑血管情况,配合医生予以适当的处置,将这个可怕的病魔扼杀在摇篮状态。为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我们平时饮食中要注意限制脂肪和糖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取。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造成血液黏度提高,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和凝固,加剧缺血症状,而过量喝酒本身会直接杀死脑细胞,所以我们还是要远离烟酒。 除了饮食,多运动、勤梳头、好心情、善起居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小卒中”的警报一旦拉响,就意味着跟过往生活方式的“绝交”正式开始! (责任编辑:tangjiaq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