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众人健康管理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管理策略 > 疾病管理 >

糖尿病(3)

时间:2019-02-25 12:45来源:众人健康管理网 作者:雪莲花 点击:
(一)遗传因素 不少病人有阳性家族史,我院 922 例中占 8.7% ,国外报道约 25% ~ 50% 。遗传因素不论 Ⅰ 型或 Ⅱ 型均较肯定。据近代孪生儿研究, Ⅰ 型

  (一)遗传因素 不少病人有阳性家族史,我院 922 例中占 8.7% ,国外报道约 25% ~ 50% 。遗传因素不论 Ⅰ 型或 Ⅱ 型均较肯定。据近代孪生儿研究, Ⅰ 型中共显性为 50% ,其余为环境因素; Ⅱ 型中共显性更高达 90% 以上。从人类染色体研究中已知 Ⅰ 型病者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白细胞配伍定型( HLA )等位点上出现频率增减,提示遗传属易感性倾向而非疾病本身。且随人种与民族而异。大量 HLA 研究总结认为 HLA D 及 DR 抗原与 Ⅰ 型的关联最为重要,尤其是 DW 3 -DR 3 和 DW 4 -DR 4 易患 Ⅰ 型糖尿病。最后又发现 DQβ 链变异体,与 Ⅰ 型糖尿病的关系较 DR 4 更密切。 DQβ57 非天门冬氨酸和 DQα52 精氨酸可明显增加 Ⅰ 型糖尿病的易感性,但其影响远不如白种人显著。 Ⅱ 型患者则 HLA 无特殊标志。
  (二)自身免疫 与 Ⅰ 型患者关系密切。胰小岛的自身免疫反应主要可能通过分子模拟( Mimicry )过程所致。如某抗原的化学和构成型与 β 细胞酷似,则该抗原产生的抗体也将针对 β 细胞发动免疫攻击。抗原可以是病毒,也可以是病毒以外的。至于病毒感染后, β 细胞严重破坏而发生糖尿病的学说,由于在流行方式和病毒血清学研究中尚存在不一致的结果以及从发现胰岛细胞损害至出现症状之间当有一个漫长的潜伏期等事实,均表明尚需重新估价。
  具有 Ⅰ 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个体,如接触与 β 细胞组成酷似的外来抗原(挛生抗原),吞噬细胞即联合 Ⅱ 类 MHC 紧密地与之结合,在白介素 Ⅰ 和 Ⅱ 的配合下,经辅助 T 细胞识别后,即对该抗原发动强烈而持久的免疫反应,产生针对该原的特异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由于 β 细胞酷似外来抗原,因而也受到抗体的攻击。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与 β 细胞结合后,吸引吞噬细胞,补体和自然杀伤细胞,吞噬细胞将自身抗原有关信息传递给辅助 T 细胞,后者进一步扩大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
  Ⅰ 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证据有: ① 病者可伴有多种其他免疫性病,如 Graves 病、桥本氏甲状腺炎、恶性贫血、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等; ② 可伴有脏器特异性抗体,包括甲状腺、胃壁细胞及抗肾上腺抗体等; ③ 起病较急而于 6 个月内死亡者有胰小岛炎;其中有 T 淋巴细胞、 NK 细胞和 K 细胞浸润; ④ 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 ⑤ 胰岛细胞抗体( ICA )免疫荧光测定阳性,在 Ⅰ 型病例发病 1 ~ 2 年内可高达 85% (正常人阳性率仅 0.5% ~ 1.7% ),后渐下降;后又发现胰岛细胞表面抗体( ICsA )、补体结合胰岛细胞抗体( CF ICA )、细胞毒性胰岛细胞抗体( Cytotoxic-ICA )、 64K 和 38K 免疫沉淀抗体等。其中 ICsA 、 CF ICA 和免疫沉淀抗体选择性作用于 β 细胞。 ⑥ 近年发现 Ⅰ 型患者中针对胰小岛细胞抗原的抗体,经鉴定系谷氨酸脱羧酸( GAD ),在近期发病的 Ⅰ 型患者中阳性率为 69% ,在发病 3 ~ 42 年的患者中仍有 59% 阳性率,远较病程> 3 年以上的 Ⅰ 型患者, ICA 的阳性率为高; ⑦ 抑制性 T 淋巴细胞数及功能降低, K 细胞数及活性增高。 Ⅰ 型患者发病机理见图 2 。
图 2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机理
 
  (三)胰岛素拮抗激素 据 Unger 等强调指出,糖尿病中高血糖发病机理不仅由于胰岛素相对和绝对不足,而同时必须有胰升血糖素的相对或绝对的过多。正常人血糖过高时胰升血糖素受抑制,但糖尿病者则不受抑制,尤其在酮症酸中毒时,经胰岛素治疗后方可恢复。未妥善控制的糖尿病中也往往升高。因此,熤中升胰高血糖素血症系一事实,为引起血糖过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 Unger 等所提出的二元论学说,即在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中不仅胰岛素相对和绝对不足,而尚同时伴有胰升血糖素的相对或绝对的过高,但确切原因未明。
  胰岛 D ( δ )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 GHRIH , SS )对胰岛 B (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与 A ( α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均有抑制作用,且以抑制胰高血糖素占优势,故可防治 IDDM 中撤除胰岛素后引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据 Unger 及 Orci 推测认为在正常人中此三种细胞分泌三种激素呈旁分泌作用而相互调节,使血糖维持于正常范围内。当 B 或 D 细胞功能低下而分泌不足时均可促使胰升血糖素过多而导致高血糖与糖尿病(三元论学说);但 Felig 等认为在糖尿病发病机理中仍以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胰升血糖素的作用仅可加强高血糖或为从属的次要因素。
(责任编辑:tangjiaqi)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需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